眾望所歸
ㄓㄨㄥˋ ㄨㄤˋ ㄙㄨㄛˇ ㄍㄨㄟ
深得眾人擁護、愛戴。#語出《高僧傳.卷一.晉長安帛遠》。
用法
深得眾人擁護、愛戴。
用在「深受愛戴」的表述上。
例句
- 他這次當選主席、真可說是眾望所歸。
- 小明在班會上、眾望所歸、被選為班長。
- 這次選舉、他眾望所歸、又當選了立法委員。
- 因為老李眾望所歸、所以本協會決定敦請他擔任理事長。
- 王先生成就非凡、眾望所歸、能夠當選十大傑出青年、實在是意料中的一件事。
辨識
近義:人心所向、眾所瞻望
反義:千夫所指、民賊獨夫、眾矢之的、眾叛親離
參考詞語:「眾望所依、眾望攸歸、民望所歸、人望所歸、眾望所屬、眾望所集、眾望所積、眾望有歸」
典故說明
晉朝高僧帛遠、字法祖、河內人、博學多聞、通梵晉語、於方等經深有研究。他在長安建造佛寺、從事講習、聽眾常達千人。河間王司馬顒對之崇敬有加、帛遠因而聲聞關隴。後來關中大亂、帛遠潛遁隴右、以保雅操。當時張輔為秦州剌史、鎮守隴上。張輔覺得帛遠的名德顯著、「眾望所歸」、就屢次勸帛遠還俗來當自己的幕僚、但帛遠拒不接受、於是結怨。後因他人的讒言、帛遠被張輔所殺。「眾望所歸」這句成語、用來指深得眾人擁護、愛戴。
書證
- 《高僧傳.卷一.晉長安帛遠》:「會張輔為秦州刺史、鎮隴上、祖與之俱行。輔以祖名德顯著、眾望所歸、欲令反服、為己僚佐。祖固志不移、由是結憾。」(源)
- 《隋書.卷一.高祖紀上》:「時靜帝幼沖、未能親理政事。內史上大夫鄭譯、御正大夫劉昉以高祖皇后之父、眾望所歸、遂矯詔引高祖入總朝政、都督內外諸軍事。」
- 《舊唐書.卷七.睿宗紀》:「咸以國家多難、宜立長君、以帝眾望所歸、請即尊位。」
- 宋.陸游〈賀禮部曾侍郎啟〉:「所養既厚、萬鍾亦何足言;眾望所歸、九遷猶以為緩。」
- 宋.陳亮〈復陸伯壽書〉:「舍試揭榜、伏承遂釋褐於崇化堂前、眾望所歸、此選增重、凡在友朋之列者、意氣為之光鮮。」
- 《明史.卷二三二.魏允貞等列傳.贊》:「同異之見岐於中、而附者毀者爭勝而不已、則黨日眾、而為禍熾矣。魏允貞、王國、余懋衡皆以卓犖閎偉之概、為眾望所歸。」
《成語典》版本編號:2020_202412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