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奮不顧身

ㄈㄣˋ ㄅㄨˋ ㄍㄨˋ ㄕㄣ
  1. 勇往向前,不顧生死。
    [例]車禍發生時,他奮不顧身的搶救受傷的乘客。

奮不顧身

ㄈㄣˋ ㄅㄨˋ ㄍㄨˋ ㄕㄣ
  1. 勇往直前,不顧生死。《漢書.卷五四.李廣蘇建傳.李廣》:「陵事親孝,與士信,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。」《舊唐書.卷七六.太宗諸子列傳.越王貞》:「遂能奮不顧身,率先唱義,雖英謀未克,而忠節居多。」

奮不顧身

ㄈㄣˋ ㄅㄨˋ ㄍㄨˋ ㄕㄣ (變) ㄈㄣˋ ㄅㄨˊ ㄍㄨˋ ㄕㄣ

奮勇向前,不顧生死。語出漢.司馬遷〈報任少卿書〉。 大謬不然」、「戴盆望天

用法

奮勇向前,不顧生死。

用在「勇往直前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面對熊熊大火,消防隊員個個奮不顧身地上前滅火。
  2. 一看到有人不慎落水了,他就奮不顧身地跳下去救人。
  3. 像他這種奮不顧身、見義勇為的精神,值得每個人學習
  4. 雖然天氣惡劣,但救難隊員仍奮不顧身,深入山區搜救。
  5. 三軍將士面對敵人的猛烈進攻,仍舊奮不顧身,堅守陣地,一次又一次將敵人擊退

辨識

近義:出生入死赴湯蹈火挺身而出捨生忘死義無反顧

反義:畏縮不前貪生怕死

參考詞語:「奮不顧生、奮不慮身、奮不顧命、奮身不顧

典故說明

「奮不顧身」是指勇往直前,不顧自己的生死之意,出自於《漢書.卷六二.司馬遷傳》。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,太史令司馬談的兒子。在父親過世後繼承父志,任太史令,從事編載史事兼掌天象曆法的工作。武帝天漢二年,李陵帶兵五千力戰匈奴十餘萬人,後因寡不敵眾,力竭而降,武帝大為光火,下令誅其全家。司馬遷出面為他辯護,觸怒了武帝,被捕下獄,處以腐刑。出獄後,轉任中書令決心效法先賢在逆境中憤發的精神,完成太史公書,即現在的《史記》。司馬遷受刑後,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寫了封信給他,告訴他賢臣應有的作為。司馬遷看了後回信,陳述對李陵之事的觀點以及受辱的經過。並說自己跟李陵並不熟,但見他「為人自奇士,事親孝,與士信,臨財廉,取予義,分別有讓,恭儉下人,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」。認為李陵孝順、講信用、有義氣,對下人也很好,並且出生入死,為國家的存亡「奮不顧身」,實在是個好人啊!如今降敵也是迫於無奈。後來「奮不顧身」這句成語就出自此處,用來形容奮勇向前,不顧生死。

書證

  1. 《漢書.卷七六.趙尹韓張兩王傳.張敞》:「夫小國中君猶有奮不顧身之臣,況於明天子乎!」
  2. 《周書.卷四三.韓雄列傳》:「奮不顧身以立功名者,本望上申忠義,下榮親戚。今若忍而不赴,人謂我何?」
  3. 《舊唐書.卷七六.太宗諸子列傳》:「弘道之後,寶圖將缺,懷劉章之輔漢,追鄭武之翊周,遂能奮不顧身,率先唱義,雖英謀未克,而忠節居多。」
  4. 《宋史.卷三一四.范仲淹列傳》:「每感激論天下事,奮不顧身,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,自仲淹倡之。」
  5. 《鏡花緣》第八二回:「張良於韓國已亡之後,猶且丹心耿耿,志在報仇,彼時雖未遇害,但他一片不忘君恩之心,也就是奮不顧身。如此忠良,自應也照前例為是。」
  6. 《三俠五義》第一回:「誰知余忠更有奇異之處,他的面貌酷肖李妃的玉容,而且素來做事豪俠,往往為他人奮不顧身。」
  7. 清.林則徐〈會奏九龍洋面轟擊夷船情形摺〉:「該將弁等忿激之下,奮不顧身,連放大炮,轟斃夷人多名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奮不顧身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