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物品環繞彎曲成圓筒狀。通「卷」。[例]捲蓆子、捲竹簾、捲畫軸
指某些自然界或人的力量將東西掀起或帶走。[例]席捲、風捲殘雲、捲起塵土
比喻收拾後占為己有。[例]捲款潛逃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版本編號:2014_202412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
動
把物品彎轉成圓弧或圓筒狀。如:「請把這幅長掛圖捲起來。」五代十國.李煜〈山花子.手捲珠簾上玉鉤〉詞:「手捲珠簾上玉鉤,依前春恨鎖重樓。」
把東西掀起、翻轉或包覆起來。唐.岑參〈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〉詩:「北風捲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飛雪。」宋.蘇軾〈念奴轎.大江東去〉詞:「亂石穿空,驚濤拍岸,捲起千堆雪。」
挾藏。如:「捲款潛逃」。《紅樓夢》第四回:「他意欲捲了兩家的銀子,再逃往他鄉去。」
彎曲。《水滸傳》第一一回:「砍銅剁鐵,刀口不捲。」
名
彎轉成圓筒狀的東西。如:「菸捲」、「蛋捲」、「鋪蓋捲」。《紅樓夢》第四一回:「揭開看時,每個盒內兩樣:這盒內一樣是藕粉桂糖糕,一樣是松穰鵝油捲。」
量詞。計算成卷物品的單位。通「卷」。《老殘遊記》第一七回:「叫把昨兒個的一捲舊鋪蓋取回去。」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版本編號:2015_202412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