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弦更張
ㄍㄞˇ ㄒㄧㄢˊ ㄍㄥ ㄓㄤ
更、變換。張、給樂器上弦。指若琴瑟聲音不諧調、便得更換其弦。語本漢.董仲舒〈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〉。後用「改弦更張」比喻改革變更、重新做起。
△「改弦易轍」
用法
比喻改革變更、重新做起。
用在「改變革新」的表述上。
例句
- 為了提升業績、公司決定將舊制度澈底地改弦更張。
- 既然投資這項生意賺不到錢、就應改弦更張、另謀出路。
- 公司內部的組織經過改弦更張之後、就變得更有效率了。
- 這項產品的市場已經萎縮、我們得趁早改弦更張、開發新產品。
- 商場形勢已經完全改變、如果你再不改弦更張、遲早會遭到淘汰!
- 既然大家都有改弦更張的決心、相信本公司這次的改革一定可以成功。
- 你很聰明、只要肯把讀書的方式改弦更張、一定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- 他本來只想拍一部短片、後來發現題材太過龐大、於是改弦更張、拍了一部長片。
辨識
近義:改弦易轍、改轅易轍
反義:老調重彈、泥古不化、抱殘守缺、舊調重彈
參考詞語:「改張易調、改調解張、改絃易張、改絃易調、解絃更張、改絃更張」
典故說明
「改弦更張」的「更」、是更換的意思、「張」則指給樂器上弦。弦樂器彈奏久了、弦會變鬆或斷掉、以致走音、甚至無法彈奏、這時就得更換琴弦、才能重新彈奏。董仲舒(西元前179∼前104)是西漢名儒、少治春秋、孝景時為博士。提倡獨尊儒術。著有《春秋繁露》等書。因為他是當時著名的學者、所以漢武帝經常請他在施政方針上提出建議。在〈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〉(見收於《漢書》本傳)中、董仲舒論到秦末乃至漢初的天下局勢、就像腐朽的木頭、又像糞土所做的牆、雖然君王想要發奮圖強、卻無可奈何、追究其原因、便是國家的制度沒有改變。他又舉更換樂器的弦為例、說明如果應該更換弦而不更換、就算是最好的樂工也無法彈奏、強調如果制度沒有更改、就算有賢人治國、也無法將國家治理得很好。後來「改弦更張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來比喻改革變更、重新做起。
書證
- 《宋書.卷二二.樂志四》:「琴瑟時未調、改弦當更張。矧乃治天下、此要安可忘。」
- 《宋史.卷四三七.儒林列傳七.真德秀》:「今日改弦更張、正當褒崇名節、明示好尚。」
- 《元史.卷一八六.陳祖仁列傳》:「陛下寬仁涵育、皇太子賢明英斷、當此之時、宜審其輕重強弱、改弦更張、而撫軍諸官、亦宜以公天下為心、審時制宜。」
《成語典》版本編號:2020_202412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