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改弦易轍

ㄍㄞˇ ㄒㄧㄢˊ ㄧˋ ㄔㄜˋ
  1. 本指更換琴弦,更改車行道路。後比喻改變制度、做法或態度
    [例]隨著時代的變革,公司管理制度也得改弦易轍,才能永續經營。

改弦易轍

ㄍㄞˇ ㄒㄧㄢˊ ㄧˋ ㄔㄜˋ
  1. 改換樂弦,更改車行道路。比喻改變制度、做法或態度。《封神演義》第八回:「待老臣同進朝歌,直諫天子,改弦易轍,以救禍亂。」

改弦易轍

ㄍㄞˇ ㄒㄧㄢˊ ㄧˋ ㄔㄜˋ

「改弦」、改換樂弦。語本漢.董仲舒〈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〉。「易轍」、改變車行方向。語本《晏子》。「改弦易轍」比喻改變制度、做法或態度改弦更張

用法

比喻改變制度、做法或態度。

用在「改變革新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經商一途既然行不通、他就改弦易轍地寫起小說來。
  2. 他都知道誤入歧途了、竟然不知改弦易轍、令人遺憾!
  3. 經過長期考慮後、他決心改弦易轍、放棄目前工作、另謀出路。
  4. 總經理接受了大家的建議、將營運項目改弦易轍、士氣為之大振。
  5. 這個制度已經僵化了、如果不改弦易轍、如何能面對新環境的挑戰?

辨識

近義:改弦更張革故鼎新

反義:抱殘守缺食古不化故步自封習故守常墨守成規舊調重彈

參考詞語:「更弦易轍、改絃易轍、更絃易轍

「改弦易轍」及「改弦更張」都有改變計畫、方法、行為的意思。 「改弦易轍」適用於方向、路線的更動;「改弦更張」適用於制度、想法的更動。

改弦易轍 改弦更張
○ ☓ 經商一途既然行不通、他就∼的寫起小說來。
☓ ○ 公司內部的組織經過∼之後、就變得更有效率了。

轍、音ㄔㄜˋ。車輪輾過所留下的痕跡。不可寫作「徹」。

典故說明

「改弦易轍」係由「改弦」及「易轍」二語詞組合而成。 「改弦」是出自《漢書.卷五六.董仲舒傳》所錄的〈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〉、董仲舒(西元前179∼前104)是西漢名儒、少治春秋、孝景時為博士。提倡獨尊儒術。著有《春秋繁露》等書。因為他是當時著名的學者、所以漢武帝經常請他在施政方針上提出建議。在〈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〉(見收於《漢書》本傳)中、董仲舒論到秦末乃至漢初的天下局勢、就像腐朽的木頭、又像糞土所做的牆、雖然君王想要發奮圖強、卻無可奈何、追究其原因、便是國家的制度沒有改變。他又舉更換樂器的弦為例、說明如果應該更換弦而不更換、就算是最好的樂工無法彈奏、以此強調如果制度沒有更改、就算有賢人治國、也無法將國家治理得很好。 「易轍」則是出自《晏子》、晏子治理阿地三年、結果民怨四起、齊景公知道了、就召見晏子問他是怎麼一回事、晏子就回答、因為他端正社會風氣、所以心懷邪念的人就有怨言;表揚節儉的人、懲罰偷竊的人、所以懶惰怠慢的人就有怨言;因為不畏強貴、一視同仁、所以豪富權貴就有怨言;禁止官員濫用公帑、所以下屬們就有怨言;事奉貴族不能超過禮制的規定、所以貴族們就有怨言。由此可見、這些人之所以讒謗晏子、並非因為晏子治理不好、而是因為晏子的改革、讓他們既得利益受損、所以才說壞話攻擊他。晏子又請景公不要因此而停止改革、反而要澈底放棄舊路、改行新政、這樣不出三年、就會有好的政聲。這兩個典源一用「更張」、一用「改轍」、後來被合用演變成「改弦易轍」、用來比喻改變制度、做法或態度。

書證

  1. 《宋史.卷四一四.史嵩之列傳》:「人謂禍起蕭牆、危如朝露、此愚所痛心疾首為伯父苦口極言。為今之計、莫若盡去在幕之群小、悉召在野之君子、相與改弦易轍、戮力王事、庶幾失之東隅、收之桑榆矣。」
  2. 《封神演義》第八回:「殿下放心、侍老臣同進朝歌、直諫天子、改弦易轍、以救禍亂。」
  3. 明.陸粲〈陳馬房事宜疏〉:「是以徵收子粒則刻剝佃戶、收納料草則勒搬掯商人。虛增妄報、百計侵漁、其源皆起於此。……。然當積弊大之餘、而為改弦易轍之舉、立法不可不嚴、慮患不可不至。」
  4. 明.袁宏道〈答謝在杭書〉:「吾兄豈以一二俗情上事、而遂改弦易轍耶?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改弦易轍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