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食古不化

ㄕˊ ㄍㄨˇ ㄅㄨˋ ㄏㄨㄚˋ
  1. 學了古代知識而不能充分理解、應用,如同吃了東西不能消化一樣。比喻一味守舊而不知變通。
    [例]做事情要懂得變通,不要拘泥成規,食古不化,反而壞了事情。

食古不化

ㄕˊ ㄍㄨˇ ㄅㄨˋ ㄏㄨㄚˋ
  1. 學習古代知識卻不能充分理解、應用,如同吃了東西不能消化一樣。比喻一味守舊而不知變通。如:「做事情要懂得變通,不要拘泥成規、食古不化,反而壞了事情。」

食古不化

ㄕˊ ㄍㄨˇ ㄅㄨˋ ㄏㄨㄚˋ (變) ㄕˊ ㄍㄨˇ ㄅㄨˊ ㄏㄨㄚˋ

「食古不化」之「」,原或作「」。學了古代知識不能充分理解、應用,如同吃了東西不能消化一樣。比喻一味守舊而不知變通。語或本清.閻爾梅〈破山和尚語錄序〉。

用法

比喻一味守舊而不知變通。貶義。

用在「頑固守舊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食古不化的人很難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。
  2. 古書要求甚解,不能食古不化,引喻失義。
  3. 參考古代制度要知變通,食古不化是不行的。
  4. 讀書只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,容易食古不化。
  5. 他若再食古不化,不知變通,會連事情怎麼失敗都不曉得
  6. 歷史固然可以為鑑,但是如果不考慮時空條件的差異,就是食古不化。

辨識

近義:刻舟求劍膠柱鼓瑟

反義:日新又新推陳出新

參考詞語:「嗜古不化、食生不化

典故說明

「食古不化」原或作「食生不化」。閰爾梅在為《破山和尚語錄》所寫的序言中提及:要以文字來傳達知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。既想言辭精要,又希望沒有缺漏;既想用字絕妙,又希望容易了解。一味地依循往例,就沒有創新;提出驚人的議論,則恐無根據;援用古人的見解,又怕沒有變通。所以特別為《語錄》寫序,以讚揚其典雅脫俗之文風。「食古不化」這句成語,可能就從這裡的「援古恐其食生不化也」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一味守舊而不知變通。出現「食古不化」書證如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.卷一七一.集部別集類二四.空同集》:「平心而論,其詩才力富健,實足以籠罩一時,而古體必漢魏,近體必盛唐,句擬字摹,食古不化,亦往往有之。」

書證

  1. 《中國現在記》第三回:「我們這位朱老伯,一輩子就是誤在這經書上頭,以致到如今,還是食古不化。」
  2. 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.卷一七一.集部.別集類二四.空同集》:「平心而論,其詩才力富健,實足以籠罩一時,而古體必漢魏,近體必盛唐,句擬字摹,食古不化,亦往往有之。」
  3. 清.惲向《玉几山房畫外錄.卷下.題自作畫冊》:「可見定欲為古人而食古不化,畫虎不成、刻舟求劍之類也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食古不化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