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己做錯事,由自己承擔不良後果。※#語或出敦煌變文《目連緣起》。 △「自作自當」
01.《敦煌變文集新書.卷四.目連緣起》:「汝母在生之日,都無一片善心,終朝殺害生靈,每日期[欺]凌三寶。自作自受,非天與人。」(源) 02.《五燈會元.卷五.投子大同禪師》:「汝諸人變現千般,總是汝自生見解,擔帶將來,自作自受。」 03.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「若是打折了手腳,也是他自作自受。」 04.《醒世恆言.卷一六.陸五漢硬留合色鞋》:「強得利看了,自也不信:一生不曾做這折本的交易,自作自受,埋怨不得別人。」 05.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八:「你自作自受,你幹壞了事,走失了丹,是應得的,沒處怨悵。」 06.《紅樓夢》第五一回:「他早起就嚷不受用,一日也沒吃飯。他這會子不說保養著些,還要捉弄人。明兒病了,叫他自作自受。」 07.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回:「且亦曉得黃舉人平時為人,屢勸不聽,如今果然鬧出事來,這是他自作自受,旁人莫可如何,相與歎息而罷。」
自己做了錯事,由自己承擔不良後果。貶義。
反義:善有善報
「自作自受」就是自己做的事情,由自己來承擔後果。在《敦煌變文集新書.卷四.目連緣起》中即見此語。目連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,佛經裡曾記載他入地獄營救母親的故事。目連的母親生前家境富裕,每天殺豬宰羊,餐餐豐盛,又從不行善,對待出家人的態度惡劣。但是目連卻是個相當有愛心的人,常救困濟貧,行善布施。有一天,他要遠行去作生意,臨行前勸告母親要多做好事。但目連一出門,她就恢復原樣,依然故我。幾天後,聽說目連要回來,才趕緊擺出供桌做樣子。目連回來後,聽到街坊鄰居講述母親的惡狀,便向母親問個明白。母親一聽非常生氣的說:「我是你母親,你居然不相信我,反而聽信別人的閒言閒語。我現在發誓,如果我沒有行善的話,就在七天內死掉下地獄。」結果,目連的母親真的在七天內去世。目連非常傷心,替母親守完喪後,就將萬貫家財分送給窮人,投佛出家去了。目連出家後,潛心修道,終於修成羅漢。想到父母不知過得如何,便利用法力,看到父親在天堂過著快樂的生活,但母親卻在地獄受苦。目連看到母親每天遭受地獄的酷刑,非常心痛不捨,趕緊去向佛祖求救。佛祖說:「你母親生前過度宰殺生靈,又對佛門不敬,罪孽深重,自作自受,怨不得別人。」目連不斷地向佛祖求請,希望能盡自己的力量救母親脫離苦海。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,最後還是幫助他,使他母親解脫升天。在佛經裡,佛祖用「自作自受」來表示目連的母親因為生前不做好事,就必須承擔下阿鼻地獄的痛苦。「自作自受」這句成語就是指自己做錯事,由自己承擔不良後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