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分道揚鑣

ㄈㄣ ㄉㄠˋ ㄧㄤˊ ㄅㄧㄠ
  1. 鑣,馬嚼子。揚鑣,驅馬前進。比喻本來共處的人,後因志向、目的不同而各奔前程。語本《北史.卷十五.魏諸宗室傳.河間公齊傳》。
    [例]他們原本形影不離,但畢業後便分道揚鑣,十幾年來都沒有再見過面。

  2. 分路而行。
    [例]自從在宜蘭分道揚鑣以後,他就人間蒸發,音訊全無。

分道揚鑣

ㄈㄣ ㄉㄠˋ ㄧㄤˊ ㄅㄧㄠ
  1. 比喻各人依其志向,各奔前程。參見分路揚鑣」條。《文明小史》第五五回:「吃了一頓中飯之後,各人穿各人的長衫,和秦、王二人分道揚鑣。」

分道揚鑣

ㄈㄣ ㄉㄠˋ ㄧㄤˊ ㄅㄧㄠ

《魏書.卷一四.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.河間公齊》

用法

用在「各自行動」的表述上。&用在「各自發展」的表述上。

從此我跟你分道揚鑣,各走各的路。 天下無不散筵席,我們在此分道揚鑣,互道珍重吧! 自從我跟他在花蓮車站分道揚鑣以後,就沒他的音訊了。 & 他倆同居多年,終因志趣不合分道揚鑣。 我們合夥關係既已終止,從此分道揚鑣了。 他們本來個性志趣就不同,分道揚鑣實屬必然。 任務既已完成,我們也好分道揚鑣,各走各的了。 當鳳凰花開的季節,就是同學們要互道珍重、分道揚鑣的時候。 我們雖是多年同學,但畢業後,兩人分道揚鑣,各自發展去了。 既然我們的意見如此分歧,不如早早結束合夥關係,分道揚鑣,各奔前程吧!

例句

  1. 《文明小史》第五五回:「吃了一頓中飯之後,各人穿各人的長衫,和秦、王二人分道揚鑣。」
  2. 《唐宋詩醇.卷九.襄陽杜甫詩一.序》:「自元微之著論,始先杜而後李,顧其所以推尊子美,祇就詞調格律言之。則太白之分道揚鑣者,固自有在此。徒以詩言詩,而未探夫作詩之本,宜論者多有異同也。」
  3. 書畫譜.卷六七.跋黃庭堅墨蹟後》:「至所作行書,剽去姿媚,獨存風骨,直欲與蘇軾分道揚鑣,不肯俯循其轍間。」
  4. 清.范家相《詩瀋.卷二.詩序四》:「舍序言《詩》者,始於蘇穎濱,甚于鄭夾漈、王雪山,而朱子因句詆而字駁之。嗣是以後,或信或否,又分道揚鑣,不可勝紀矣!」
  5. 清.查慎行〈酬別許暘谷〉詩:「方今儕輩盛稱詩,萬口雷同和浮響。或模漢魏或唐宋,分道揚鑣胡不廣?」

辨識

近義:並行不悖齊頭並進志同道合

反義:揚鑣分路分路揚鑣

「分道揚鑣」的用途較廣,可用在志向、興趣、感情等不相契合而造成的分手;「各奔前程」側重在目標相異,多用於志向不同的時候。 分道揚鑣 各奔前程 ○ ○ 雖是軍中老友,但退伍後,兩人∼,各自在不同的領域裡謀求發展。 ○ ㄨ 既然我們的意見如此分歧,不如早早結束合夥關係,∼,各奔前程吧!

鑣,音ㄅ|ㄠ。馬口中所含的鐵環。不可寫作「鏢」。

各奔東西,各奔東西,各奔前程

典故說明

形容各走各的路。&比喻人依其志向,各奔前程。

書證

  1. 「分道揚鑣」及「各奔前程」都有各走各的路的意思。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分道揚鑣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