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˙ㄌㄜ
部,共2畫】
  1. 助詞。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,表示動作結束或不耐煩、勸止等的語氣。
    [例]到了、好了、別哭了

ㄌㄧㄠˇ
部,共2畫】
  1. 明白、懂得
    [例]了解、一目了然

  2. 完畢結束
    [例]不了了之責任未了

  3. 完全。與否定語「」、「」等連用
    [例]了無新意、了無生趣

  4. 表示完成。與「」、「」等連用,表示可能完成或不可能完成。
    [例]辦得了、寫不了

˙ㄌㄜ
部,共2畫】

  1. 置於動詞後,表示動作的結束。如:「到了」、「天黑了」、「吃了再走」。宋.蘇軾〈念奴嬌.大江東去〉詞:「遙想公瑾當年,小喬初嫁了,雄姿英發。」

  2.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。表示不耐煩、勸止等意思。如:「走了,還談這些幹什麼?」、「別哭了,事情會好轉的。」、「好了,吵了一天還不夠!」

ㄌㄧㄠˇ
部,共2畫】

  1. 明白、懂得。如:「一目了然」。宋.陸游〈醉歌〉:「心雖了是非,口不給唯諾。」

  2. 完畢結束。如:「不了了之」、「責任未了」。《老殘遊記》第一九回:「今日大案已了,我明日一早進城銷差去了。」

  1. 完全。與否定語「」、「」等連用。有「一點也不……」的意思。如:「了無新意」、「了無生趣」。

  2. 與「」、「」等連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。如:「辦得了」、「寫不了」。

  1. 聰明、慧黠。如:「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