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井蛙之見

ㄐㄧㄥˇ ㄨㄚ ㄓ ㄐㄧㄢˋ
  1. 比喻識見偏狹。《弘明集.卷二.宋.宗炳.明佛論》:「而乃欲率井蛙之見,妄抑大猷。」明.沈德符《萬曆野獲編.卷二五.詞曲》:「世人未曾遍觀,逐隊吠聲,詫為絕唱,真井蛙之見耳。」

井蛙之見

ㄐㄧㄥˇ ㄨㄚ ㄓ ㄐㄧㄢˋ

如井底之蛙的見解比喻見解淺薄。見「井底之蛙」條。01.《弘明集.卷二.南朝宋.宗炳.明佛論》:「夫一局之奕、形筭之淺、而奕秋之心、何嘗有得?而乃欲率井蛙之見、妄抑大猷。至獨陷神於天 之下、不以甚乎?」02.明.沈德符《萬曆野獲編.卷二五.雜劇院本》:「予觀北劇、儘有高出其上者、世人未曾遍觀、逐隊吠聲、詫為絕唱、真井蛙之見耳。」 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井底之蛙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井底之蛙」之典故說明、提供參考。莊子是戰國時的思想家、他所生活的時代、百姓飽受戰火之苦、個人的生命在戰爭中就像螻蟻般的脆弱、朝不保夕。莊子自覺無法改變現實環境的殘酷無情、轉而思考個人如何在動盪世間安身立命。他用了許多天馬行空、富於想像力的寓言、生動貼切的表達了他的中心思想。在〈秋水〉中、莊子生動地描述了河伯和北海的對話。秋天的時候、黃河河水高漲、河面寬廣到甚至無法從這岸分辨對岸的牛馬。河伯對此沾沾自喜、以為天下沒有比黃河更壯觀的景象了。但當河伯順流東下、來到了北海、看到了一片沒有邊際的汪洋、比起自己居住的黃河不知大上了多少倍時、就對自己之前的無知和自傲感到慚愧不已。北海便對河伯說道:「沒有辦法跟住在井底的青蛙談論海洋之大、這是因為受到所住環境的限制;無法跟夏天的蟲子談論冬天的冰霜、這是因為受到生存時間的限制;而無法跟鄙陋之人談論真理之道、也是因為受限於他們的教育背景。人受到現實環境的限制是何等大啊!今日你看到了大海、才發現黃河的渺小、然而這看似沒有際涯的海洋、在浩瀚無窮的天地之間、跟大倉庫裡的一粒米又有什麼分別呢?」後來後來「井底之蛙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來比喻見識淺薄的人。

書證

  1. 《弘明集.卷二.南朝宋.宗炳.明佛論》:「夫一局之奕、形筭之淺、而奕秋之心、何嘗有得?而乃欲率井蛙之見、妄抑大猷。至獨陷神於天 之下、不以甚乎?」
  2. 明.沈德符《萬曆野獲編.卷二五.雜劇院本》:「予觀北劇、儘有高出其上者、世人未曾遍觀、逐隊吠聲、詫為絕唱、真井蛙之見耳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井蛙之見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