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以管窺天

ㄧˇ ㄍㄨㄢˇ ㄎㄨㄟ ㄊㄧㄢ
  1. 透過竹管看天,僅見天的一小部分。比喻見識片面而狹窄。
    [例]他的觀點只是以管窺天,並沒有看到問題的全貌。

以管窺天

ㄧˇ ㄍㄨㄢˇ ㄎㄨㄟ ㄊㄧㄢ
  1. 透過竹管看天,僅見天的一小部分。比喻見識片面而狹窄。《喻世明言.卷三二.遊酆都胡母迪吟詩》:「子但據目前,譬如以管窺天,多見其不知量矣。」也作「管中闚天」、「用管窺天」。

以管窺天

ㄧˇ ㄍㄨㄢˇ ㄎㄨㄟ ㄊㄧㄢ

「以管窺天」之「」、典源作「」。「」同「」。透過竹管看天、僅見天的一小部分。比喻見識片面而狹窄。語本《莊子.秋水》。 邯鄲學步」、「管中窺豹」、「管窺蠡測

用法

比喻見識片面而狹窄。

用在「見識淺陋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只用個人見解就要評定天下人物、不就像以管窺天、自以為博?
  2. 人世間禍福難以預知、如果單憑眼前推斷、正譬如以管窺天、焉有定準
  3. 如果不先建立基本觀念、而單憑個別案例作分析、難免因為以管窺天、無法活用。
  4. 參考一兩篇文獻、就說了解臺灣歷史、是猶以管窺天、以蠡測海、所知太有限了。
  5. 如果單用人類的紀錄來認識地球的歷史、那就正如古人所謂的以管窺天、以蠡測海了。
  6. 判斷事情如果過於狹隘武斷、以偏概全、譬猶以管窺天、往往會影響個人的判斷與學習能力。

辨識

近義:一孔之見井蛙之見坐井觀天管中窺豹管窺蠡測、管窺虎、牖中窺日

反義:見多識廣高瞻遠矚

參考詞語:「持管窺天、用管闚天、管中闚天

典故說明

「以管窺天」原作「用管闚天」。《莊子.秋水》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。公孫龍認為自己最通達事理、博聞善辯、勝過所有口才好、學識高的人。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覺得困惑、無法理解、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?魏牟便說公孫龍像長住井底的青蛙、見識淺薄、眼界狹小、根本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。就算花工夫去學習、自以為懂了、但實際上只有學得皮毛、有如「用管子看天、只能看到天空的一小部分、以為天空就是這麼小」一樣。要他別再試圖理解、免得如「邯鄲學步」、非但沒學成、反而將自己原有的學問失去了。莊子與公孫龍並非同時代的人、表示莊子言論的深奧、連像公孫龍這樣博聞善辯之士都無法參透、只能獲得片面的理解、就如「用管窺天、用錐指地」般。後來「以管窺天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比喻見識片面而狹窄。

書證

  1. 漢.劉向《說苑.卷一八.辨物》:「子之方如此、譬若以管窺天、以錐刺地、所窺者甚大、所見者甚少。」
  2. 《韓詩外傳》卷一○:「苟如子之方、譬如以管窺天、以錐刺地、所窺者大、所見者小、所刺者巨、所中者少。」
  3. 《舊唐書.卷三五.天文志上》:「宇宙之廣、豈若是乎?然則王蕃所傳、蓋以管窺天、以蠡測海之義也。」
  4. 《喻世明言.卷三二.遊酆都胡母迪吟詩》:「須合幽明古今而觀之、方知毫釐不爽。子但據目前、譬如以管窺天、多見其不知量矣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以管窺天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