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中窺豹
ㄍㄨㄢˇ ㄓㄨㄥ ㄎㄨㄟ ㄅㄠˋ
從管中只看見豹的一小部分。比喻所見甚小、未得全貌。※#語或本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方正》。
△「以管窺天」、「管窺蠡測」
用法
比喻所見甚小、未得全貌。
用在「見識淺陋」的表述上。
例句
- 他這是管中窺豹之見、不足為憑。
- 我的意見只是管中窺豹、可能缺乏整體性及客觀性。
- 這件事情非常複雜、單憑管中窺豹、如何能盡得其中真相?
- 雖然我們只是管中窺豹、但憑過去累積的經驗、可能離事實不遠。
- 聽他報告後、我才知道他也是管中窺豹、並未全面了解事情的真相。
- 儘管只看簡介、但管中窺豹、對這部小說暢銷的原因、我已略知大概。
- 匆匆路過巴黎、只到凱旋門繞了一下、對這藝術之都、只是管中窺豹而已。
- 雖然尚未目睹完整影片、但我們從預告片中、也能管中窺豹、略見全片的氣勢。
- 統計學老師說抽樣調查有如管中窺豹一樣、都是利用少數樣本去推求事情的全貌。
辨識
近義:一孔之見、井蛙之見、坐井觀天、管窺蠡測、管窺虎、牖中窺日
反義:見多識廣、高瞻遠矚
參考詞語:「窺豹一斑」
典故說明
「管中窺豹」是指從管中看豹、只能看到一小部分、不能得到事物的全貌。這句成語見於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方正》、記載了一段王獻之幼時的事。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小時候、有一次在看父親的門生玩賭博遊戲、居然能看得出勝負、在一旁叫道:「南風不競。」那些門生輕視他是小孩子、便笑著說:「這小鬼有如用管子看豹、只看到牠身上的一塊斑點。」嘲笑他年紀小、見識少。王獻之人小氣傲、聽到這句話、氣得瞪大了眼睛、怒沖沖地說:「我只比荀粲和劉真長差一點而已、比你們強多了!」說完便拂袖而去。後來「管中窺豹」被用來比喻所見甚小、未得全貌。
書證
- 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方正》:「此郎亦管中窺豹、時見一斑。」(源)
- 五代十國前蜀.韋莊〈又玄集序〉:「故知頷下採珠、難求十斛;管中窺豹、但取一斑。」
- 《五燈會元.卷一七.道吾仲圓禪師》:「不是心、不是佛、不是物。古人恁麼道、譬如管中窺豹、但見一斑。」
- 元.周德清〈一枝花.正伯牙志未諧套.隔尾〉:「向管中窺豹那知外、坐井底觀天又出來、運斧般門志何大、出削個好歹。」
- 清.薛雪《一瓢詩話》:「有人議論唐人選唐詩不甚佳。余曰:『前人畢竟不同、切勿管中窺豹。』」
《成語典》版本編號:2020_202412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