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喋喋不休

ㄉㄧㄝˊ ㄉㄧㄝˊ ㄅㄨˋ ㄒㄧㄡ
  1. 言語囉嗦,不能停止的樣子。
    [例]她老是喋喋不休的數落他人的不是,實在讓人難以忍受。

[反]默默無言

喋喋不休

ㄉㄧㄝˊ ㄉㄧㄝˊ ㄅㄨˋ ㄒㄧㄡ
  1. 言語囉嗦,沒完沒了的樣子。清.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.卷一.灤陽消夏錄一》:「一俗士言詞猥鄙,喋喋不休,殊敗人意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三.雊鵒》:「浴己,飛簷間,梳翎抖羽,尚與王喋喋不休。」也作「喋喋不已」。

喋喋不休

ㄉㄧㄝˊ ㄉㄧㄝˊ ㄅㄨˋ ㄒㄧㄡ

喋喋、話多。「喋喋不休」形容話多、沒完沒了。語本《史記.卷一○二.張釋之馮唐列傳.張釋之》。

用法

形容話多、沒完沒了。

用在「言語冗長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言多必失、像他這樣喋不休、也不怕說錯話。
  2. 我真受不了她成天喋喋不休、所以請調辦公室
  3. 一路上、他喋喋不休地敘述在學校上課的情形。
  4. 她今天怎一反喋喋不休的常態、是不是生病了?
  5. 請妳不要再喋喋不休了、要知道石不能語最可人。
  6. 這件事已成定局、你縱然再喋喋不休、也無關緊要了。
  7. 這幾個長舌婦湊在一起、自是喋喋不休、真令人吃不消。
  8. 車禍現場圍了許多民眾、喋喋不休地述說著事情的經過。
  9. 待會兒輪你報告時、請盡量簡明扼要、千萬不要喋喋不休。
  10. 天下本無事、都是因為有這麼一個喋喋不休的人、才惹出事來。
  11. 老闆開會時、最討厭說話不得要領、喋喋不休、絮絮煩煩的人。

辨識

近義:呶呶不休絮絮叨叨、嘵嘵不休

反義:三緘其口守口如瓶沉默寡言噤若寒蟬默不作聲默默無言

參考詞語:「喋喋不已

典故說明

「喋喋不休」之「喋喋」見於《史記.卷一○二.張釋之馮唐列傳.張釋之》。張釋之、字季、西漢南陽堵陽人。任職廷尉時、執法公允、認為法律是天子與天下人都應共同遵守的。當他還在擔任謁者僕射的官職時、有一天伴隨文帝去虎圈巡視。文帝因為管理虎圈的嗇夫流利的答出了禽獸名稱和正確數量、於是下詔要升虎圈嗇夫的官。張釋之過了好一會才上前問文帝:「絳侯周勃和東陽侯張相如這兩個人如何?」文帝回答:「都是言行仁厚的人。」張釋之又說:「絳侯和東陽侯兩人向來言行仁厚、但也曾經因為不善於言辭、在討論事情時說不出話、哪像這個嗇夫話多又辯才敏捷、能言善道。況且在秦朝就曾任用掌案牘的書吏、官吏們爭著以極快速、苛刻、細察來比較高下、然而內容只是些徒有形式而無實際作用的文字、並沒有真誠的惻隱之心、也因而無法知道自己的過錯缺失在那裡、才會走向敗亡的地步。今日陛下因為嗇夫能言善道就越級升遷、恐怕天下人競相仿效、賣弄口舌、重蹈秦朝覆轍、所以君王一切的動作處置不可不小心啊!」最後文帝聽從建議、取消嗇夫的升官。典源又見《史記.卷一一○.匈奴列傳》。內容則是表述西漢文帝時、宦官中行說因被迫奉命送公主到匈奴和親、後來歸順匈奴。有一天、他駁斥漢朝使者對匈奴的批評、說:「匈奴人逐水草而居、沒有繁複的辭令、如果令他們像中原人一樣話多不止、即使衣冠華美、又有何用?」後來「喋喋不休」這句成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來形容話多、沒完沒了。

書證

  1. 清.顧炎武《天下郡國利病書.第二三冊.浙江下》:「今若不察道路關津之獘、為之區處、而但於地方議津貼、議造船、喋喋不休。是地方施之於糧解者日彌厚、而糧解施之於道路、關津者、亦日彌多。」
  2. 《聊齋志異.卷三.雊鵒》:「浴已、飛簷間、梳翎抖羽、尚與王喋喋不休。」
  3. 清.方苞〈書王莽傳後〉:「徒以著其譸張為幻、則舉其尤者、以見義可矣。而喋喋不休、以為後人詼嘲之資、何異小說家駁雜之戲乎!」
  4. 清.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.卷一.灤陽消夏錄一》:「值朱籐盛開、賓客會賞、一俗士言詞猥鄙、喋喋不休、殊敗人意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喋喋不休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