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義上不容許推卻。語出唐.岑文本〈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〉。 △「責無旁貸」、「義不容隱」、「當仁不讓」、「義無反顧」
01.唐.岑文本〈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〉:「夫顯微闡幽,義不容辭。功高德盛,資篆籀之鋪揚;聲飛實騰,載金石以不朽,是以定獻忠穆,漢室之良佐也。」(源) 02.宋.崔與之〈四川制置乞祠〉:「昨自被命入蜀,誰不以上下和衷為難,臣亦以為難,而義不容辭也。」 03.宋.韓琦〈謝表〉:「賞斯為誤,義不容辭,敢不祇奉國經。」 04.《三國演義》第五八回:「可差人往魯子敬處,教急發書到荊州,使玄德同力拒曹。子敬有恩於玄德,其言必從;且玄德既為東吳之婿,亦義不容辭。」 05.《醒世恆言.卷一七.張考基陳留認舅》:「承姑丈高誼,小婿義不容辭。但全歸之,其心何安!依老夫愚見,各受其半,庶不過情。」 06.《聊齋志異.卷九.小梅》:「妾受夫人諄囑,義不容辭;但匹配大禮,不得草草。年伯黃先生,位尊德重,求使主秦晉之盟,則惟命是聽。」 07.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八九回:「龍氏放聲哭叫,強逼薛如卞兄弟懇央縣官釋放薛再冬的枷號,薛如卞兄弟到此地位,明知理虧,但只是義不容辭,怎忍坐視,即刻起身赴縣,尋著了素姐。」 08.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三回:「老夫年邁無識,止為臣子,義不容辭,勉力來此。」」
道義上不容許推卻。
參考詞語:「義不容卻、義不得辭、義無所辭」
「義無反顧」及「當仁不讓」都有對於應做的事積極去做,不推辭的意思。
「義無反顧」側重於毫不退縮;「當仁不讓」側重於主動承擔。 |
義無反顧 當仁不讓 ○ ㄨ 為了救亡圖存,他不顧自身安全,∼地擔負起這份危險的任務。 ㄨ ○ 小李工作積極認真,對於公司業務,他一向是∼,從不推拖。
「義不容辭」的意思就是說道義上不容許推辭。這句成語常用在對需要自己出力協助的事情,因道義責任,不容自己推卸的情況。比較早的文獻資料,見於唐代岑文本所撰的〈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〉,碑文中有「夫顯微闡幽,義不容辭」兩句,意思是說彰顯隱微的功德,是作者在道義上不容推卸的事。在《三國演義》第五八回中提到曹操集結三十萬大軍南下報赤壁之仇,孫權召請諸將來商議對策,其中張昭建議派魯肅前去荊州找劉備合作,因為「子敬有恩於玄德,其言必從;且玄德既為東吳之婿,亦義不容辭」。原來劉備當時和東吳的許多事,多虧魯肅(子敬)從中穿梭幫忙,加上因為周瑜弄巧成拙,讓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妹。本來孫劉兩家各懷鬼胎,這下結了親家,對協力抵抗曹操大軍這件事上,在道義上,應該不會推卸,所以說是「義不容辭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