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空有華麗的外表,卻無實際的內涵。語出唐.鄭處誨《明皇雜錄》卷下。 △「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」、「華而不實」
01.唐.鄭處誨《明皇雜錄》卷下:「嵩既退,上擲其草於地曰:『虛有其表耳。』左右失笑。」(源) 02.《舊五代史.卷五八.唐書.崔協列傳》:「協器宇宏爽,高談虛論,多不近理,時人以為虛有其表。」 03.《舊五代史.卷一二三.周書.安叔千列傳》:「叔千鄙野而無文,當時謂之『安沒字』,言若碑碣之無篆籀,但虛有其表耳。」 04.《聊齋志異.卷一一.嘉平公子》:「妾初以公子世家文人,故蒙羞自薦。不圖虛有其表!以貌取人,毋乃為天下笑乎!」
形容空有華麗的外表,卻無實際的內涵。貶義。
近義:外強中乾、羊質虎皮、金玉其外、敗絮其中、魚質龍文、華而不實
參考詞語:「徒有其表、空有其表」
根據唐代的鄭處誨在《明皇雜錄》中記載,唐玄宗時中書舍人蕭嵩,長得高大,留著鬍子,相貌英偉俊秀。有一天晚上,蕭嵩被唐玄宗臨時召見,要他草擬一道任命蘇頲為宰相的詔書。蕭嵩寫好後呈給玄宗過目,文中以「國之瓌寶」一詞稱讚蘇頲,但「瓌」字是蘇頲父親的名諱,於是玄宗要求蕭嵩當場更改。蕭嵩又急又害怕,流了一身汗,久久不能下筆。過了好一會,玄宗走到蕭嵩身邊觀看,看到他只將「瓌」字改成「珍」字,其餘的都沒改。等蕭嵩退下後,玄宗把草稿扔在地上,說:「蕭嵩只是外表長得好看罷了!根本沒有什麼內涵。」後來「虛有其表」演變為成語,用來形容空有華麗的外表,卻無實際的內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