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絕一切請託,按照己意獨立處理公事。語本《史記.卷一二二.酷吏列傳.張湯》。後用「一意孤行」形容人固執己見,獨斷獨行。 △「我行我素」
01.宋.吳泳〈祭陳司業文〉:「亶一意以孤行,羌眾兆之所棄。」 02.清.趙翼《廿二史劄記.卷五.後漢書.東漢尚名節》:「自戰國豫讓、聶政、荊軻、侯嬴之徒,以意氣相尚,一意孤行,能為人所不敢為,世競慕之。」 03.清.袁枚《隨園詩話》卷三:「蓋一意孤行之士,細行不矜,孔子所謂『觀過知仁』,正此類也。」
形容人固執己見,獨斷獨行。貶義。
參考詞語:「孤行一意」
「一意孤行」及「我行我素」都有不管他人意見,只照自己的心意去做的意思。
「一意孤行」側重於固執、專斷;「我行我素」側重於依照自己的心意行事。 |
一意孤行 我行我素 ○ ㄨ 這事恐得先徵詢大家的意見,不宜∼。 ㄨ ○ 他老把襪子反著穿,縱然被人嘲笑,他仍然是∼。
「一意孤行」原作「孤行一意」。根據《史記》的記載,趙禹為人廉潔孤傲,執法嚴苛。從他做官以來,家中沒有食客。公卿登門拜訪,他也始終沒有回拜答謝,意在杜絕朋友賓客的請託,按照自己的意見獨立處理公事。後來「一意孤行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本含有褒義,後轉用來形容人固執己見,獨斷獨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