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虛假而動聽的言語。語出《朱子語類.卷二○.論語.學而篇》。 △「甜言蜜語」
01.《朱子語類.卷二○.論語.學而篇》:「據某所見,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。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,便是。」(源) 02.宋.無名氏〈失調名.月到中秋偏瑩〉詞:「誰花言巧語、胡廝脛。我只道、爾是照人孤眠,惱殺人,舊都名業鏡。」 03.元.關漢卿《魯齋郎》第三折:「誰聽你花言巧語,我這裡尋根拔樹。」 04.元.馬致遠《黃粱夢》第二折:「是你辱門敗戶先自歪,做的來漏虀搭菜,把花言巧語枉鋪排。」 05.明.無名氏《白兔記》第一六齣:「這是劉窮的骨血,過了三朝滿月,你把花言巧語,哄那小廝,抱在手中,把他撇在荷花池內淹死了,絕其後患。」 06.《紅樓夢》第六九回:「休信那妒婦花言巧語,外作賢良,內藏奸狡。」
形容虛假而動聽的言語。
參考詞語:「巧舌花脣、巧言花語、巧語花言、花唇巧舌、花嘴花舌」
「花言巧語」及「甜言蜜語」都指動聽的話。
「花言巧語」具虛偽義,適用對象較廣;「甜言蜜語」較中性,多用於描述愛情的場合。 |
花言巧語 甜言蜜語 ㄨ ○ 她就這樣被他的∼說動了,終於點頭答應了婚事。 ○ ㄨ 金光黨利用人性貪的弱點,∼騙走許多人畢生的積蓄。
《論語》裡曾記載孔子的一段話:「巧言令色,鮮矣仁!」意思是話說得很動聽,臉色裝得很和善,可是一點也不誠懇,這不是仁的表現。宋代理學家朱熹在與學生講解這段話時,解釋說:「做任何事都要有誠心,沒有誠心便是不仁。說話動聽、和顏悅色,本來就應該這樣,而且也不害事,但如果為了取悅別人而不誠心的話,那是不可以的。」「巧言」二字有人解釋為說話不誠懇,朱熹告訴學生說:「依我之見,巧言是指虛假好聽的話,今天有不少讀書人舞文弄墨,妙筆生花,但寫的盡是些言不及義的文章,就是所謂的巧言,也就是『花言巧語』。」朱熹用「花言巧語」來解釋《論語》裡的「巧言」二字,後來「花言巧語」就被用來形容虛假而動聽的言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