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刻舟求劍

ㄎㄜˋ ㄓㄡ ㄑㄧㄡˊ ㄐㄧㄢˋ
  1. 楚人過江,劍掉水中,便在船舷刻一記號,等船停下,從刻記號處下水尋劍而無法尋得的故事。後用以比喻拘泥固執,不知變通。典出《呂氏春秋.慎大覽.察今》。
    [例]處理事情要針對不同狀況,提出適當的因應措施,絕不能刻舟求劍,不知變通。

刻舟求劍

ㄎㄜˋ ㄓㄡ ㄑㄧㄡˊ ㄐㄧㄢˋ
  1. 楚人過江,劍掉水中,便於船舷刻一記號,待船停止,從刻記號處下水尋劍的故事。典出《呂氏春秋.慎大覽.察今》。後用以比喻拘泥固執,不知變通。宋.陸游〈謝梁右相啟〉:「刻舟求劍,固匪通材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二○回:「似你這樣尋根究底,便是刻舟求劍,膠柱鼓瑟了。」也作「求劍刻舟」。

刻舟求劍

ㄎㄜˋ ㄓㄡ ㄑㄧㄡˊ ㄐㄧㄢˋ

劍掉入水中、在船舷刻上記號、待船停止後仍從記號處下水尋劍。比喻拘泥固執、不知變通。典出《呂氏春秋.慎大覽.察今》。 守株待兔」、「膠柱鼓瑟

用法

比喻拘泥固執、不知變通。貶義。

用在「頑固守舊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因應各種狀況、我們不宜刻舟求劍、不知變通。
  2. 不管從事什麼工作、都要隨時注意外在環境的變化、切忌刻舟求劍。
  3. 在求新求變的潮流中、我們絕不能刻舟求劍、食古不化。
  4. 他本來思想就僵化、會幹出像刻舟求劍般的蠢事來也不意外。
  5. 你不循原路回去找錢、只會在屋子裡刻舟求劍般地亂找有什麼用?
  6. 今非昔比、你老是想用老方法解決問題、和刻舟求劍有何不同?
  7. 如果我們繼續自以為是、拘泥固執、難免會做出「刻舟求劍」的蠢事來。
  8. 處理事情本來就要考慮各種情況、然後提出最適當的因應措施、絕不能刻舟求劍。

辨識

近義:守株待兔食古不化膠柱鼓瑟

反義:因時制宜見機行事見風使舵通權達變隨機應變

參考詞語:「刻船求劍、契船求劍、求劍刻舟

典故說明

戰國時、秦國丞相呂不韋在《呂氏春秋》一書中、闡述君王治理國政的道理。他認為君王治國應要符合時宜、不能一味沿襲舊法、因為環境會隨著時間改變。他舉了一個例子:楚國有人渡江時、劍掉到水裡、他便很快地在船身上刻了記號、說:「我的劍就是從這裡掉下去的。」等到船停了、他就從記號處下水找劍。可是船已經走動了、但落水的劍卻不會動、這樣找劍、不是很奇怪嗎?如果用舊法治理國家、而不考慮時空的轉變、就像這個求劍者的行為一樣令人困惑。後來這個典源被濃縮成「刻舟求劍」、用來比喻拘泥固執、不知變通。

書證

  1. 《五燈會元.卷一二.淨因繼成禪師》:「老僧恁麼舉了、祇恐你諸人見兔放鷹、刻舟求劍。」
  2. 宋.黃庭堅〈追憶予泊舟西江事次韻〉詩:「老大無機如漢陰、白鳥不去相知深。往事刻舟求墜劍、懷人揮淚著亡簪。」
  3. 《景德傳燈錄.卷二四.鄂州黃龍智顒禪師》:「曰:『恁麼即諸佛無異路去也。』師曰:『延平劍已成龍去、猶有刻舟求劍人。』」
  4. 宋.陸游〈謝梁右相啟〉:「伏念某四壁寒家、一簞賤士。刻舟求劍、固匪通材;懲羹吹齏、已消壯志。」
  5. 《續傳燈錄.卷二五.大鑒下第一五世》:「老僧恁麼舉了?秖恐你諸人見兔放鷹、刻舟求劍。」
  6. 元.姬翼〈鷓鴣天.畫餅充餐〉詞:「畫餅充餐必也虛、刻舟求劍決然無。」
  7. 明.李贄〈藏書世紀列傳總目後論〉:「受人家國之托者、慎無刻舟求劍、托名為儒、求治而反以亂。」
  8.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六六回:「猜謎不能這等老實、總要從旁面著想;其中虛虛實實、各具神妙;若要刻舟求劍、只能用朱註去打四書的了。」
  9.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六九回:「一任你刻舟求劍、怎當我掩耳盜鈴?」
  10. 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.卷一八八.集部.總集類三.風雅翼》:「至於以漢魏篇章、強分比興、尤未免刻舟求劍、附合支離。」
  11. 《紅樓夢》第一二○回:「似你這樣尋根究底、便是刻舟求劍、膠柱鼓瑟了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刻舟求劍」